招商资管拿下了年内首张券商公募牌照。
7月28日晚间,招商证券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招商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资管”)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其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距离今年1月,招商资管递交资格申请材料,仅用了大约半年时间。
招商资管需自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备工作,在业务开展、团队配备等方案获得监管部门验收合格,并换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才能正式开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
(相关资料图)
获批公募管理人资格招商资管此次获批公募牌照,进展相当顺利。中国证监会公示信息显示,其申请材料于今年1月4日获得接收,1月11日收到补正通知,此后仅半年时间就顺利拿下了这一重要牌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2023年监管部门批复的首张券商资管公募牌照,更是首张按照《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一参一控一牌”新规要求,批复的券商资管公募牌照。
去年5月20日,中国证监会公开发文,明确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准入制度,在继续坚持基金管理公司“一参一控”政策前提下,适度放宽公募持牌数量限制,允许同一集团下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
于是今年以来,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3家券商资管相继递交了申请材料,积极争取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如今招商资管已经率先获批,另外两家券商资管或许也好事将近。
招商资管此番也表示,其深耕私募业务多年,在产品、营销、投资、运营、风控等各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同时大集合产品转公募运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公募业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招商资管也将进一步发挥机构客户的优势,稳抓零售客户的市场需求,全面布局公募产品线,在固收、权益等领域分步布局,稳扎稳打,做出品牌;同时结合证券公司的资源禀赋,在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做出特色和差异化。
资管巨头进军公募招商资管成立于2015年4月,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是国内最早获得受托资产管理、创新试点、QDII资格的券商资产管理公司之一。2022年,招商资管共实现营业收入10.31亿元,净利润4.04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受市场波动及客户需求下降影响,截至2022年末,招商资管总资产管理规模3171.34亿元,同比下降34.36%。即便如此,根据中证协和中基协数据,招商资管2022年末合规受托资金规模排名行业第9,私募资产管理全年月均规模排名第7。
Wind数据显示,招商资管目前共有17只(不同份额分开统计)公募类产品,总规模高达387亿元,大多是由大集合公募化改造而来。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改造而来的货币型基金“智远天添利”,规模约为379亿元。其余债券类及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均比较有限。
不久前,招商证券曾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招商资管积极拓展机构业务,深度挖掘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等金融机构客户需求,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持续扩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企业客户方面,利用内外部资源持续丰富合作内容,布局定增、FOF等业务合作,开发多策略产品,打造差异化发展特色。
在产品规划上,除了积极跟进公募牌照审批进度,招商资管也将大力打造现有大集合转公募产品的中短债、固收+、主题权益等各类产品特色;聚焦机构业务基本盘,做大与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客户各类固收产品合作规模,同时挖掘企业机构客户权益业务合作机遇,不断丰富合作内容。
研究所长调任掌舵7月11日,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招商证券原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张良勇,被调往招商资管出任董事长一职。
据了解,张良勇早年刚毕业就加盟了招商证券研究所,20年来始终未曾“转会”,在以流动性大著称的卖方研究行业相当少见。在掌管招商证券研究业务的多年间,张良勇也始终带领团队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是招商证券自身培养起来的管理人才。
在早些年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活动中,张良勇所在团队曾于2007年获得电子行业第一名,并于2006年、2008年至2010年获得电子行业第二名。到了2012年,张良勇开始出任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总经理。
如今来看,将这位兼具深厚投研功底和管理经验的“老招商人”调往招商资管,恐怕也是招商证券为接下来积极发力公募基金业务,做好万全准备。
事实上,招商资管对公募基金业务的布局筹谋,由来已久。2020年10月,招商资管时任总经理,现任副董事长、合规总监熊志钢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表示,行业变局已至,公募市场则凭借其巨大的潜在规模,成为下一个资管机构争夺的主战场。因此,券商资管进行公募化转型是必须而不是选择。
彼时,除了资产端优势、客户优势和专业化优势,熊志钢还特别提到了券商资管的轻资本运营优势。券商资管通常注册资本比较低,对资本金的消耗也比较少,对比银行等重资产运营机构来说,券商资管更能在轻资本运营上获得灵活度优势。
责编:林根校对:高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