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导读: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按照“完善机制,规范用途,细化方式”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大财政对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聚集
作者|雷曜 梅亚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雷曜系副所长;湖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6期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高度重视财政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和地方财政政策的共同支撑作用,创新运用财政奖补、信贷贴息、债券贴息、保费补贴、担保增信和风险补偿等手段,不断强化地方绿色金融发展动能。
各试验区政府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情况
各试验区按照“完善机制,规范用途,细化方式”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大财政对绿色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聚集。
试验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制度性安排
一是健全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各试验区分别建立了由当地党政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机制,成立了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并将财政部门纳入工作小组。
二是将绿色金融专项资金纳入预算安排。湖州每年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衢州市县统筹设立总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四大专项政策资金池,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广州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和融资租赁支持绿色产业等纳入金融专项奖励,广州花都区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贵阳贵安共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贵阳贵安关于财政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对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的金融机构进行奖补,贵安新区计划安排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支持试验区建设,2022年末贵安新区获得贵州省金融业态发展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奖补资金)150万元,资金后续将被用于持续深入推进贵阳贵安绿色金融建设;昌吉每年安排0.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三是出台绿色金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部分试验区配套出台了绿色金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绿色金融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克拉玛依出台了《克拉玛依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昌吉出台了《昌吉州绿色金融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广州花都区出台了《广州市花都区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是将绿色金融评价与财政政策挂钩。湖州、衢州、赣江新区、哈密和克拉玛依将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结果与财政性存款竞争性存放挂钩,有效地调动了金融机构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财政政策工具,覆盖绿色金融业务和机构发展多个领域
一是支持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绿色金融发展载体。大部分试验区都将支持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资金重点投向之一,部分试验区尤为重视绿色金融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湖州财政出资搭建湖州数智绿金体系,衢州财政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信用信息体系,贵安新区财政积极支持大数据领域绿色项目。
二是奖励绿色金融贡献突出主体。各试验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落户绿色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增量突出机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绿色金融高端人才等。在金融机构方面,昌吉对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的增量给予0.1%的业务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湖州每年开展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案例征集、评选和推广,对入选案例给予50万元奖励;衢州连续5年开展“绿色金融十佳产品”评选活动和绿色金融劳动竞赛,并将其纳入年度绿色金融考核,予以资金激励;赣江新区设立绿色金融创新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在全国范围内首创的奖励50万元,对在全省范围内首创的奖励20万元,对在赣江新区范围内首创的奖励10万元。在绿色金融人才方面,广州将绿色金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纳入高层次金融人才政策范围,对获评人才给予10万元奖励;贵安新区对绿色金融高级管理人才以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试验区留存部分为基数,连续10年给予50%的等额奖励;赣江新区对经人事部门认定的新入驻持牌绿色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按照机构层级不同分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20万元、10万元,并连续5年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新区留存部分的80%给予奖励。
三是支持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主要措施包括:提供绿色贷款贴息和绿色贷款风险补偿,对绿色产业从业企业股改、上市进行奖补,对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给予发行费用补贴、债券存续期利息贴息及发行金额奖励,推动财政资金投保巨灾保险及相关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企业投保符合规定的绿色保险给予保费补贴,设立政策性绿色引导基金,等等。湖州、衢州对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视绿色程度深浅不同分档次给予贴息奖励;赣江新区对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按照实际发行额的1‰给予补贴,对绿色保险保费给予80%的补贴,对绿色认定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昌吉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和金融机构且筹集资金用于本地项目的,单只绿色债券给予50%的绿色认证和发行费用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广州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绿色企业分阶段给予总额800万元奖励,对绿色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绿色企业进入新三板创新层、精选层的分别再给予50万元、100万元奖励,对绿色企业从新三板精选层转板上市的再给予最高550万元奖励,对绿色债券发行费用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四是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财政支持方式。克拉玛依建立了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绿色项目工作机制,定期筛选绿色项目纳入政府专项债券优先支持绿色项目库;贵安新区有效识别绿色项目库中具有公益性、可持续性但还款来源不稳定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培育绿色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有序推进绿色PPP项目投产落地,目前已有3个绿色PPP项目被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
五是财政支持政策更加精细。湖州、衢州、赣江新区、克拉玛依、昌吉在财政支持政策中均设计了差异化条款。其中,湖州对绿色贷款按照融资主体的绿色程度(分为“深绿”“中绿”和“浅绿”)分别给予12%、9%和6%的贴息补助;衢州对绿色企业(项目)按“深绿”“中绿”“浅绿”等级分别给予15%、10%和5%的贴息补助;赣江新区对经评估认定的“深绿”“中绿”等级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或资产支持证券分别按照募集金额的1‰、0.5‰给予补助;克拉玛依建立绿色贷款差别化贴息机制,给予1.5~2个百分点的贷款贴息;昌吉对不同类型的绿色项目贷款企业给予1~1.5个百分点的贷款贴息。
财政政策精准落地,助推绿色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绿色金融组织机构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22年末,试验区共建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336家。其中,银行业专营机构239家,非银行业专营机构97家。湖州开展碳中和银行试点,引导银行推进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碳中和,目前已在全市8家银行开展试点。广州积极发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用,推动金融机构开展自身运营碳中和试点,已助力全省65家金融机构完成碳中和,累计抵消碳排放量8199吨。昌吉、克拉玛依均已建立1家碳中和银行。
二是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迭代更新。湖州、衢州、贵安新区投入专项资金建设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截至目前,湖州“绿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累计帮助3.7万余家企业获得4600多亿元贷款支持;衢州“衢融通”平台为1.3万家企业累计办理线上贷款近1900亿元,该平台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
三是绿色金融供给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末,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达1.26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3214.18亿元,其中,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总额在全国绿色贷款余额的占比为5.72%,高于一般贷款占比1.64个百分点。各试验区不断做大绿色金融业务规模,在解决地方绿色项目资金短缺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四是企业获得感提升。湖州、衢州、广州、赣江新区在兑现绿色金融扶持政策时,由财政资金承担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绿色认证的费用,无须企业自付,降低了企业申请贷款贴息的成本,服务型政府作用进一步显现,提升了企业获得感。
对财政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
各试验区积极实施精准有效的财政政策,在全力增加绿色金融供给、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精准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因财政实力不一等原因,试验区财政支持政策发展不均衡,体现事前引领功能的“主动型”政策以及吸引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的模式创新仍较少,市场参与度不高。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财政专项资金的激励和撬动作用,有效推动试验区建设,建议各试验区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激励机制,保障绿色金融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建立财政与金融常态化联动机制。可在预算中设立绿色金融专项,在预算编制报告中明确规模和重点支持方向,并经由人代会审议以及财政部门批复,以此增强预算刚性。加强对财政支出和资金跟踪的监控与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现对专项资金划拨、流向、使用、披露等各方面的全程监督。
二是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传统的财政奖补等转移性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PPP项目,同时,通过运用政府绿色投资信用担保等方式,降低私人投资对低碳项目的风险顾虑。
三是将财政支持政策与结构性货币政策挂钩。探索制定配套的财政政策,完善制度性安排,支持绿色低碳重点领域发展。例如,探索推广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设立再贷款减碳引导专项额度、由地方财政给予适当贴息补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联动机制,提高地方法人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四是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作用。探索搭建绿色金融服务平台或在试验区已有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中嵌入线上服务模块,确保绿色金融专项资金拨付的便利性、时效性和到位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搭建财政数字化监督框架,常态化跟踪绿色金融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等数据,实现对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管理。
关键词: